您好,欢迎来到隆森康养! 400-839-2889
隆森康养
  访问量:12226119

“专家建议”不该成了“砖家建议”

来源:新浪财经 2024-05-24 阅读:265
  

从新近遭质疑的“专家谈房贷年龄期限可延长到80岁”,到前不久受热议的“专家建议结婚登记年龄降至18岁”,再到备受诟病的“专家建议不要使用空气炸锅”“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一些引发广泛质疑的“专家建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常给人一种脱离生活的不现实感。乍一看,这些建议并非毫无道理,可细细揣摩,却不符合经验事实,更落不下地。

源自实践的专家建议,最终也应归于生活。进入公共场域的专家建议,不应只是基于专业领域的一家之言。专家之所以称为“专家”,就是因为在其自己的领域内经过了多年的专项研究,有着比较深刻和专业的理解。专家建议,就更应当议在老百姓的心坎里,落在具体可感的生活中,其价值才能得以彰显。观点、建议要让人听得进去、乐于接受,立场客观、内容专业、逻辑严密固然重要,考虑到受众实实在在的现实因素和朴素情感,同样也很重要。专家建议的含金量,不是靠博眼球、有热度的“走红网络”来体现的,而是要靠群众的认可度、接受度、获得感来检验。

分析一些专家建议频频引来“拍砖”的原因,有的是偏颇地以点概面,缺乏求真求实的精神,少了科学严谨的调研;有的是研究问题视角单一,谈论某个具体问题没有照应诸多现实因素;有的是脱离社会、信口开河,居高临下的姿态,令人心生隔阂、难以共情;还有的是为了吸引眼球,故意标新立异,违背基本常识。此外,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或冒充专家,或断章取义,随意捏造一些观点来哗众取宠。人们需要的是真才实学的专家、经世致用的建议,那些忽视现实语境的空谈、与大众生活经验不符的“高招”,让人无所适从,被老百姓称为“砖家”,一点也不冤。

在不同细分领域高度分化的今天,大到国家政策、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小至个人的健康安全、生活习惯,人们经常需要专家来提供专业指导。“建议专家不要建议”,表达了人们对这类“浮夸”行为的不满和质疑,并不是真的要专家们“闭嘴”,而是期待专家们更加珍视自己的公信力,提出更多有价值、懂人心、接地气的建议,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了解世界。(周磊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个人中心

在线客服

购物车

公众号

返回顶部

品牌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