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隆森康养! 400-839-2889
隆森康养
  访问量:12225576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知识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2024-06-12 阅读:207
  

  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肥胖、药物刺激等多种原因,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如果患有糖尿病,还可能引发身体多器官进行性病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糖尿病治疗相关知识,以便应对糖尿病。本文对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知识进行介绍。

  一、从中西医不同角度看待糖尿病

  (一)中医看待糖尿病

  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痹病”范畴,是由于阴虚、湿阻、燥热等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不足、气机失调的一种综合性疾病。中医治疗糖尿病时采取辨证治疗原则,根据患者体质和疾病症状,运用多种中医手段调整脏腑平衡,达到降低和稳定血糖的目的。

  (二)西医看待糖尿病

  西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者相对不足导致身体血糖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西医治疗时主要以降低血糖为主,同时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有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等治疗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降低用药不良反应。由于西药在降低血糖期间,可能会出现皮疹、肠胃不适、低血糖等并发症,而中药药效比较温和,中西医结合用药能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结合使用中药和西药,能够在快速降低患者血糖的同时,调节患者身体代谢机能和微循环,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更好地防治并发症。中西医结合对于防治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通过中医熏洗、穴位注射等方式有效预防身体器官病变,并通过西医及时治疗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

  二、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

  (一)肾阴亏虚型

  此类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症状为尿频尿多、浊如脂膏、肌肤失养、头晕耳鸣、腰肢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等,在治疗时需要遵循滋阴固肾的原则,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或者是黄芪、党参、龟甲、黄柏等中药进行治疗。

  (二)阴阳两虚型

  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液浑浊、畏寒、乏力自汗、舌淡苔白、四肢欠温等症状,治疗时需要遵循滋补阴阳、固肾补肾的原则,可以使用金匮肾气丸、覆盆子、鹿茸粉、淫羊藿、肉苁蓉等中药治疗。

  (三)胃热炽盛型

  患者会出现形体消瘦、口渴、大便干燥、尿多、容易饥饿、舌苔发黄等症状,治疗时以清泻胃火、增液养阴等方法为主,可以应用玉女煎加减治疗。

  (四)气阴亏虚型

  患者会出现口渴、便溏、多食或者是尿量多、肢体乏力、饮食减少、头晕多梦、纳差腹胀、盗汗等症状,治疗时遵循益气健脾、生津止渴的原则,可以使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

  (五)肺热津伤型

  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量多、尿频、烦渴多饮、舌苔薄黄、烦热汗多等症状,治疗需要遵循生津止渴、清热润肺的原则,可以使用消渴方玉泉丸等加减治疗。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需要西医辨证分类作为依据,再结合中医辨证进行治疗,综合考虑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原因、疾病症状、疾病历程以及并发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时遵循降低血糖、调节身体代谢的目标,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中西医结合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一)糖尿病前期患者

  糖尿病患者前期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糖耐量异常状态,如果无法恢复,就会发展为糖尿病,这段时间被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不是糖尿病,但由于体内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依然存在产生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所以这部分人群需要以运动和饮食治疗为主,再加上中药辅助调理机体,对血糖和血脂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产生。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后,我们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控制血糖。如果血糖不是很高,可以通过辨证论治并使用中药让血糖逐渐达到理想范围,但如果血糖较高,需要配合西药的快、准治疗来使血糖迅速达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使血糖控制更加稳定。

  (二)血糖指标控制良好但糖尿病症状未缓解的患者

  临床上经常能够见到经过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但是患者仍然存在身体乏力、体弱多汗等虚弱表现的情况,此时需要通过中医清热利湿、益气滋阴、补益肝肾等方法进行调节。

  糖尿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通过中西医结合发挥西医快速见效的优势和中医调节身体的作用,不但能够有效稳定血糖,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治疗方式进行选择,早日恢复健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个人中心

在线客服

购物车

公众号

返回顶部

品牌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