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隆森康养! 400-839-2889
隆森康养
  访问量:12226742

微创脑科学经皮逆流保护颈动脉介入手术系统全球首例成功临床应用 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创新

来源:和讯信息 2024-06-12 阅读:211
  

近日,微创脑科学有限公司(02172.HK,以下简称“微创脑科学”)完成全球首例经皮逆流脑保护颈动脉血运重建术(PCAR),成功挽救一位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

据了解,该手术运用的经皮逆流脑保护颈动脉介入手术系统,是由微创脑科学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余波教授团队医工结合、共同研发的,可以实现更加精准、更加微创的颈动脉狭窄治疗,为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体验。

该产品拥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为国内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选择。随着相关成果转化合作落地以及后续手术的持续推广,PCAR手术有望重塑我国颈动脉狭窄治疗市场。

聚焦千万患者磨剑四年,开辟颈动脉狭窄治疗新纪元

缺血性卒中是目前中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颈动脉狭窄。The Lancet子刊上的一项由北京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及哈佛大学学者共同参与的研究表示,2020年全球30 - 79岁的颈动脉狭窄患病率为1.5%,相当于5800万人。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刊发的《颈动脉狭窄治疗的热点探讨》显示,在脑卒中患病人群中,80%-87%的患者为缺血性卒中,其中约25%-30%的缺血性卒中与颈动脉狭窄相关。

临床上针对重度颈动脉狭窄问题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S)两种治疗方法。

CEA 目前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其治疗原理是通过切开颈动脉从而去除病变斑块,技术成熟、费用低,但创伤较大,围术期心脏意外风险略高,加之颈内包围较多的颅神经,因而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平均手术时间为 171分钟。

为了解决CEA手术创伤较大的问题,经股动脉的颈动脉支架(CAS)孕育而生,属于微创治疗。2004年,第一个CAS支架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围手术期高风险的患者。CAS的原理是通过股动脉穿刺进入主动脉,在血管腔内用颈动脉支架撑开狭窄部位,并未去除病变斑块,因而手术远期存在再狭窄可能性,且有诱发颅内动脉栓塞的风险。多临床试验表明,CAS 术后30天的脑卒中发生概率是 CEA 的2倍。手术平均时间为 69分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临床上出现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方法,即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TCAR)。该手术结合CAS与CEA的优势,通过“颈总动脉-股静脉分流术”成功实现颈部血流逆转,避免斑块脱落进入脑血管,在颈动脉支架植入和血管成形术期间提供脑保护,创伤较小且避开主动脉直接进入颈动脉,避免经股动脉穿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

数据显示,TCAR相较于CEA手术操作时间更短,颅内神经受损伤概率更低,且较之CAS能明显降低高龄患者的脑卒中及死亡风险。鉴于此,TCAR逐渐成为国际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主流。但由于国内市场缺乏相关医疗器械,该术式在中国未能得到普及。

为让优质医疗解决方案普惠更多患者,微创脑科学与余波教授团队通过医工交叉合作,携手攻坚四年,突破技术壁垒,以TCAR为启发,成功迭代研发出PCAR。

PCAR术式采取经皮穿刺介入的方式放置器械,突破了TCAR存在颈动脉切口创伤及需暴露颈动脉等外科操作手段的局限性,使手术进一步微创伤化;其次,PCAR通过球囊封堵逆转血液,而非TCAR的外科夹闭血管方式,安全性更高。

余波教授称,本次PCAR手术的成功,证明经皮逆流脑保护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可作为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介入诊疗的重要路径和手段。PCAR开辟了第三条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入路路径,除手术路径短、手术操作精准度高外,还建立了全新的颈动脉及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进一步拓展很多治疗功能,如颈动脉斑块腔内消融等,从而达到腔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EndoCEA)的目的。

创新引领加速产业化进程,神介龙头牵手研发机构培育新质生产力

“医学的发展一定要有创新,但是这种创新要能转化成产品。”余波教授进一步提到。随着PCAR手术的首次顺利落地,推动该手术产业化发展已然成为当下重点。

事实上,作为神经介入领域的先行者,微创脑科学在与科研团队合作推进研发创新方面已有深厚经验。

以公司推出的全球唯一获批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覆膜支架WILLIS?颅内覆膜支架为例,该产品为公司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药李明华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项目,在治疗复杂颅内血管病变等方面拥有出色的临床效果,也正不断拓展鼻咽癌手术血管破裂、颈段夹层动脉瘤等优势适应症,得到临床专家广泛认可。

凭借着“医工结合”这一具备独特技术优势的研发模式,微创脑科学目前已经建立起丰厚的产品矩阵,为临床带来多种创新术式。据公司披露,截至目前,微创脑科学已拥有18款在国内获批并实现商业化的产品,以及12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在研产品。其中,多款产品为业内“第一”或“唯一”,如全国首款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支架系统、全球唯一获批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覆膜支架、首款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国产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等。

这些产品为微创脑科学带来丰厚收益,也为公司在国外巨头霸占的神经介入市场撕开“破局”之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算,微创脑科学在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市场份额已跃升至第四位,稳居国产品牌第一。同时随着产品的陆续落地,微创脑科学也实现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的新赋能,持续擦亮中国药械品牌。

此次,微创脑科学再度通过医工结合“双向奔赴”,PCAR这一科研成果成功实现落地转化,不仅拥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还开辟了颈动脉狭窄治疗领域的全新路径,将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治疗方案。公司表示,未来将始终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延长和重塑生命提供更多优质且可普惠化的脑血管疾病治疗全解方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个人中心

在线客服

购物车

公众号

返回顶部

品牌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