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隆森康养! 400-839-2889
隆森康养
  访问量:14658937

平安发布康养战略,“中国式养老”的下一程在何处?

来源:雷峰网leiphone 2022-07-12 阅读:609
  

雷峰网消息,近日,平安举行康养战略开放日,就如何破解中国式养老难题、助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合力共建中国式养老解决方案等话题展开探讨。


会上,平安公布了“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居家养老”、“保险+健康管理"一体化养老解决方案,并分享了居家养老业务和高端康养业务的相关进展。


中国养老难题怎么解?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吴玉韶在演讲中指出,新时代的新养老将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人们普遍面临“养老钱从哪儿来”、“养老服务谁来提供”、“健康支撑体系如何构建”三大问题。


对此,市场和社会应当积极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他表示,国家养老保障制度顶层设计上有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或者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商业的养老保险。目前,第一支柱占养老金的比重仍高达77.47%,而第三支柱几乎为0,在美国第三支柱占比则高达31.71%。


在未来,随着国家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第二、第三支柱将会重点发展。


目前真正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并不多,截至2020年7月仅有214.6万人。养老机构中仍有约半数的床位空余,其中大部分是设施较为不完善的农村养老机构。这些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仅占老年人口的1%,其余99%的老年人仍是居家养老。


根据中国的国情、传统或者老年人的习惯,居家养老往往是第一选择,为了实现居家养老,就需要社区服务提供重要保障。而占比最小的养老机构,则在失能老人的养老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据中国社科院相关失能失智老年人照顾的专题研究,在家照顾生存期只有27个月,但是在机构照顾生存期长达44个月,也就是说,对于失能失智老人,机构照顾比居家照顾更科学。


因此,吴玉韶表示,养老服务需要家庭、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承担,家庭是基础,政府是保基本,市场和社会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保险公司凭借在确定资金给付、高品质服务供给、综合健康管理打造上的相关优势,将在国家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锁凌燕对吴玉韶的观点表示认同。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趋势凸显,年轻人口外流,导致传统家庭的照料和赡养职能严重弱化,十年间我国的流动人口规模增长了将近70%。因此,老年人的照料或者照护的职能,不能再由传统的家庭来承担,而是要向社会和市场来寻求解答。


锁凌燕分析,高质量的养老保障体系,离不开有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撑。


然而,中国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明显不足,到2020年底,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只有3.8万个,这个数到2021年底大概是3.9万个左右,而各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在2020年底大概是29.1万个,远远没有达到社区的所谓全覆盖,同时按照养老护理员和老人1:4的比例估算,现在养老护理人的缺口大概有200万。据调研,护理队伍年龄偏大、职业技术水平偏低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中国养老工作的两个主战场:


一个是经济保障,通过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水平,规范发展三支柱养老保险;


另一个是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也要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既要关注“养老的钱从哪儿来”,还要关注“养老的服务从哪儿来”。


对于险企如何参与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优化市场供给,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详细分享了平安的解决方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个人中心

在线客服

购物车

公众号

返回顶部

品牌强国